歡迎光臨《詩中天》Blog

  這原是《詩中天》的分站,主要用來發表詩詞方面的文章,包括兩年前的舊作《詞學怪談》。早前又貼了一些歌詞及簡評,文章標記為各詞己見各詞己見(佳)各詞己見(劣)

  其後主站所在網站關閉,於此提供《詩中天》程序及書籍下載鏈接:

   《詩中天》繁體版:DropboxGoogle Drive
  《诗中天》简体化版:DropboxGoogle Drive
      《全唐詩》:DropboxGoogle Drive
      《全宋詞》:DropboxGoogle Drive
      《全元曲》:DropboxGoogle Drive
     《聲韻集萃》:DropboxGoogle Drive
  《七言絕句五百首》:DropboxGoogle Drive
      《彩繪集》:DropboxGoogle Drive

2008年3月15日 星期六

張美賢【隔世情】

【隔世情】
作曲:胡偉立
作詞:張美賢
編曲:杜自持
演唱:彭羚

 長夜天空 冷的風 
 吹過一抹的浮雲
 雲聚 雲又散
 原是分隔 又再走近
 不知不覺已情困
 來讓不可思議的也發生
 在今夜 望清這痴心女人
 ha~

紅是杯酒
 我心口 濺過一片哀或愁
 懷念 人漸瘦
 擁著你 足夠
 當天空再次紅透
 重現的清早倍教人難受
 讓思念轉身走 還有

從花開花飛一夢中 心傷心碎卻未涷
 只因知你摯情 仍是和我相同

一首歌 一闕詩 千世百世都傳頌
 夢散處 誰又不心痛

重复 ○◎●●

  雖然說方文山的詞是「中國風」興起的重要原因,實際上歌詞中用古詩詞句法語法由來己久。粵語詞壇的西化(確切來說,是白話化)發生在五一年之後,在粵語時代曲出現後才開始,在這之前的粵曲(粵劇)毫無疑問是古式的「中國風」。粵語時代曲雖然多了白話的分量,但是古文語法依然十分常見,即使是七五年之後,由許冠傑掀起了粵語白話歌的高潮,古文仍然十分頻繁地出現在歌詞中,例如許氏的情歌,用的字詞仍是以古文為主。一直到九十年代初,古文歌詞才迅速減少。在這後雖然偶然出現過一些非常優秀、詞曲帶有國風味道的作品,例如梅艷芳【似是故人來】和達明一派【石頭記】,但是卻未能帶動一時風氣。

  和現在的「中國風」相比,這些歌曲比較傳統,不像「中國風」那樣小資情調。「中國風」是一種追求內心體驗和精神感觸的詞風,它們和新詩的淵緣更多於古詩詞。「中國風」最優秀的作品,無論是【西關】還是【上海 一九四三】,都帶有清末民初感和「屬於那年代」的「淡淡的憂傷」,雖然帶有中華文化特色,卻不是唯一的中國風格的歌。

  【隔世情】便是一首很有中華文化色彩、而和「中國風」相去甚遠的歌。其中「紅是杯酒 我心口 濺過一片哀或愁」一句最佳。這是無線電視劇《聊齋》的主題曲,當年一聽便難以忘懷,彭羚的歌中我喜歡的不多,這首卻是至愛。可惜的是,欣賞此歌的人似乎很少,即使是彭羚的精選碟中也沒有這首歌。

5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怎麼有這麼棒的好站

值得好好推薦

匿名 提到...

我本是看方文山的詞評看這網站
估不到在這你會評價這歌
我應是在幾歲(5.6歲?)的時候不知那裡聽過
看過《聊齋》倒是從沒有印象
我這90後想不到十多年從沒有再聽過
很多事都完全沒印象
這首歌旋律倒是從兒時到現在都存在
一聽就知道那首
原來才知彭羚唱, 叫隔世情
真是"一聽便難以忘懷"

可是香港就是不懂得欣賞自己好的東西
不斷讓她流走

匿名 提到...

偶然路過此地
近日無線又再重播聊齋,又再次回憶起這首歌
當年真的是一聽難忘,覺得這首歌和劇集簡直是絕配
本人生於八十年代末,未有多聽過古文歌詞
但似是故人來和石頭記也有聽過
我自己喜歡留意歌曲旋律甚於歌詞,所以這兩首歌給我的印象是歌曲多於歌詞
一個風氣的興起還是要靠一點點的運氣
方文山的才華在,再加上周杰倫的歌,中國風因而興起
而且一首歌能引起討論不只是詞,還有歌曲本身
我認為隔世情,似是故人來和石頭記的旋律給我的感覺是較classic的中國風,有點古代的感覺,詞比較有詩意
而上海一九四三就近代一點
另外,方文山的詞通常都很長(即字數很多, 可能是周杰倫可以唱得很快?),我覺得他描繪一個意境很細緻,腦裡會浮現一個很清晰的畫面
但香港九十年代的歌大多詞很短,詞短所以更精簡(所以詩意濃?)

匿名 提到...

呢幾日咁岩放假,無線重播聊齊,再次聽到呢首歌...上網找...終於在此找到了!

真是很令人懷念的一首歌,
我初初聽時都應該是7/8歲度咋.
短短的歌詞卻蘊含綿綿的情意...

匿名 提到...

在電視聽了數次, 便對這首 隔世情 感興趣了。

而且這首歌作為聊齊的主題曲, 跟中國的文化小說的題材都很吻合, 聽起來也特別的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