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詩中天》Blog

  這原是《詩中天》的分站,主要用來發表詩詞方面的文章,包括兩年前的舊作《詞學怪談》。早前又貼了一些歌詞及簡評,文章標記為各詞己見各詞己見(佳)各詞己見(劣)

  其後主站所在網站關閉,於此提供《詩中天》程序及書籍下載鏈接:

   《詩中天》繁體版:DropboxGoogle Drive
  《诗中天》简体化版:DropboxGoogle Drive
      《全唐詩》:DropboxGoogle Drive
      《全宋詞》:DropboxGoogle Drive
      《全元曲》:DropboxGoogle Drive
     《聲韻集萃》:DropboxGoogle Drive
  《七言絕句五百首》:DropboxGoogle Drive
      《彩繪集》:DropboxGoogle Drive

2007年7月14日 星期六

《詞學怪談》第十六章 名可名,非常名

第十六章 名可名,非常名
  除了《楚辭》,先秦詩歌大多沒有題目,例如《詩經》三百首,它們的題目都是後世根據首句、或首二字加上的。漢代以來,為詩命題漸多,不過這時仍以無題的詩歌居多(許多現有的題目是後人逐漸加上的),例如《古詩十九首》都無題,很多詩歌只是簡單地題上「歌」、「雜詩」或「絕句」。
  漢魏樂府的題目形式比較簡單,也常重複,一個基本的特點是以體裁情調為題。《宋書‧樂志》曰:「漢、魏之世,歌詠雜興,而詩之流乃有八名:曰行,曰引,曰歌,曰謠,曰吟,曰詠,曰怨,曰歎,皆詩人六義之餘也。至其協聲律,播金石,而總謂之曲。」以【燕歌行】、【室思】、【飲馬長城窟行】等為例,前半部分如「燕」、「室」、「飲馬長城窟」表示主題或背景,而後半部分「歌行」、「思」、「行」表示體裁和情緒。
題外話:古詩體裁
  李玄深《古典詩歌常識》引古人分類,對各種體裁分得很細,《文式》和姜夔《白石道人詩說》中也有相似的說法。抄錄如下並附上例子:
  委曲盡情謂之曲──【胡笳曲】、【西洲曲】、【落葉哀蟬曲】
    放情謂之歌──【垓下歌】、【大風歌】
  紓徐暢發謂之行──【隴西行】、【苦寒行】
  悲如蟲鳴謂之吟──【白頭吟】、【梁甫吟】
  出情鋪事謂之篇──【車遙遙篇】、【白馬篇】
    發歌謂之唱──【氣出唱】
    恚恨謂之怨──【玉階怨】、【寒夜怨】
    慨惜謂之嘆──【楚妃嘆】
    悲憫謂之哀──【哀王孫】
    憂慮謂之愁──【獨處愁】
    遙想謂之思──【室思】、【秋思】
    玩情謂之弄──【江南弄】
    長言謂之詠──【五君詠】
  通乎俚俗謂之謠──【城中謠】、【白雲謠】
    志喜謂之樂──【莫愁樂】、【還台樂】
    分離謂之別──【江南別】
  記敘始末謂之引──【箜篌引】、【烏夜啼引】
  古詩題目並不限於此,常用的還有「辭/詞」(【秋風辭】)、「操」(【角山操】)、「歌行」(【怨歌行】)等等,用得最多的其實是「詩」字本身(【四愁詩】、【疾邪詩】)。
  當然,「此雖體式,猶欠變通」,這種區分只是一個大概,並不嚴格,同樣是「歌」,可以用來表達不同的情緒,而不同的體名,也可以用來表達相同的感情,所以實在不必細究。
  唐詩大都有命題,不過有時詩人也會以「無題」、「偶題」、「雜詩」等作為題目,實際上即是無題,李商隱的無題詩算是最出名的了。除此之外,唐人也常以「樂府」、「絕句」、「古風」為名,或學《詩經》那樣以首二字為題,例如李商隱【錦瑟】、杜甫【歷歷】、【能畫】,實際也是無題詩。
  詩的題目最重要的作用是作為一首詩的代名,例如當聽到【琵琶行】這一名稱,我們便知道說的是白居易的「潯陽江頭夜送客……」,這和每一個人的名字的作用是一樣的,所以詩的題目又稱為詩名。詩題的另一個作用是交代寫詩的背景,或簡括地說明詩的主旨,例如陳子昂【登幽州台歌】,沒有了題目,讀來便覺得有所欠缺。《唐才子傳》云:「立題乃詩家切要,貴在卓絕清新,言簡而意足,句之所到,題必盡之,中無失節,外無餘語。」為詩命題首要和內容相吻合,其次是要簡潔,好的題目能和詩的內容相呼應,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杜甫【春望】的「望」字,使人覺得「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不僅是詩人的感觸,而是詩人的所見。
題外話:長題詩
  雖說詩題以簡潔概括為佳,但是長題亦有不少,例如《唐詩三百首》中白居易的【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饑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便有五十字長。黃庭堅詩中長名者更是不少,例如:【高至言築亭於 家圃以奉親總其觀覽之富命曰溪亭乞余賦詩余先君之敝廬望高子所築不過十牛鳴地耳故余未嘗登臨而得其勝處】、【庭堅得邑太和六舅按節出同安邂逅於皖公溪口風雨阻留十日對榻夜語因詠誰知風雨夜复此對床眠別後覺斯言可念列置十字字為八句寄呈十首】、【往歲過廣陵值早春嘗作詩云春風十里珠簾卷彷佛三生杜牧之紅藥梢頭初繭栗揚州風物鬢成絲今春有自淮南來者道揚州事戲以前韻寄王定國二首】。蘇軾亦有七律【昔在九江與蘇伯固唱和其略曰我夢扁舟浮震澤雪浪橫空千頃白覺來漢眼是盧山倚天無數開青壁蓋實夢也昨日又夢伯固手持乳香嬰兒示予覺而思之蓋南華賜物也豈復與伯固相見於此耶今得來書知已在南華相待數日矣感嘆不已故先寄此詩】,題目比正文還長,也算是一奇。這麼長的詩名用起來很不方便,一般可寫成序或注。寫得過份詳細,詩義盡見於題,詩便薄而無味,也是命題一忌。
  詞和詩不同,詞有詞牌,可以充作代名之用,所以詞的題目可有可無。唐五代詞大都沒有題目,北宋初期名詞中,也只有張先為【天仙子】加了個序。這時的詞無非是閨怨宮愁,題材單一,所以題目並不重要。後來詞的內容拓廣,題材繁多,題目便逐漸變得重要,第一個大量為詞加上題目或序的人是蘇東坡,這和他大力開拓詞的題材是分不開的。不過總的而言,為詞命題的仍是少數,這是因為詞牌限定了表達的情感,很大程度上已具有了表達主旨和代名的作用。
題外話:詞牌名
  詞牌命名相當自由,只有少數詞牌以體裁命名(「令」、「子」、 「引」、「近」、「序」、「歌頭」和「慢」),對於這些名詞,施蟄存在《詞學名詞釋義》有仔細的分析考證,摘引於下:
   :唐人稱小曲為小令。(例外:【念奴嬌】又稱【百字令】)
   :唐人稱物小者為「子」(就像廣東人的「仔」)。曲名加子字的大都是小曲。(【八六子】例外)
   :宋人取唐五代小令,曼衍其聲,別成新腔,名之曰引。
   :近拍的簡稱。近拍:以舊曲另翻新腔。
   :即摘遍,摘取大曲(由十多以至幾十首曲子連續歌奏而成,每一曲首子為一遍)的一遍而成。
   :大曲的第一部分是序曲。序曲有散序、中序,中序又稱為拍序。
  歌頭:大曲歌遍的第一遍。
  曲破:大曲中序之前樂正聲諧,中序之後入「急遍」,節奏變得繁促,稱為入破,這一段音樂稱為曲破。
   :只有單遍,但有種種延長引伸,「中間抑揚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頓、小頓、大 柱、小柱、打、掯等字」,所以節奏遲緩。
  宋人以令、引、近為小詞,只有慢詞才算大詞。小令(<59字)、中調(59-90字)、長調(>90字)的分法是明代提出的,並不合理。
  詞的有題無題本來並不重要,但是清朝以來有不少詞論家對為詞立題有所微言,或認為立題有害意境,限制了情感的表達;或認為詞人流於為題寫詞,失去了詩歌有感而發的真性情。不過歸根究底,這問題起源於《花庵詞選》和《草堂詩餘》。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云:「古人詞大率無題者多,唐五代人多以調為題。自增入『閨情』、『閨思』等題,全失古人託興之旨,作俑於《花庵》、《草堂》。後世遂相沿襲,最為可厭。至《清綺軒詞選》乃于古人無題者妄增入一題,誣己誣人,匪獨無識,直是無恥!」說的是這兩本書為每一首沒有題目的詞都加上了題目。《草堂詩餘》編者已佚,很可能是書坊所集,而非一人所編,宋時的《草堂詩餘》只按題分類,題目是明人改編時加上的。《花庵詞選》編者是宋人黃昇,不過副題可能是書商自行添上的。
  明代詞學衰微,竟沿襲兩書風氣,不僅作詞時加上「春景」、「閨情」、「本意」等毫無作用的題目。當然,對《花庵》、《草堂》指摘得最厲害的,還是它們為古詞命題。王國維說「詩之《三百篇》、《十九首》,詞之五代北宋,皆無題也。非無題也,詩詞中之意,不能以題盡之也。」這是很有道理的。後人加上的題目,純是畫蛇添足,不但對詞的理解和欣賞沒有任何幫助,還歪曲了原詞的含義,讀來令人反感。
  目前這種書中最常見的是《白香詞譜》,以下摘錄數詞,可知其對詞人喻意的扭曲:
李白  【憶秦娥‧思秋】 簫聲咽
李白  【菩薩蠻‧閨情】 平林漠漠煙如織
李煜  【虞美人‧感舊】 春花秋月何時了
范仲淹 【蘇幕遮‧懷舊】 碧雲天
蘇軾  【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
蘇軾  【洞仙歌‧夏夜】 冰肌玉骨
初稿:2004年12月15日

沒有留言: